儿女为何不“爱”我们
扬子晚报记者昨日*对话了热门网文《儿女为何不“爱”我们》的作者,网文作者龙建刚将“不爱”的症结归结到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记者设计发布了一组“微调查”,透过5个小问题观察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调查结果令人欣慰,受访的80、90后独生子女中,一半人表示每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60%以上记得父母的生日,大多数人微信朋友圈向父母公开。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蔡蕴琦
讨论还在继续
小故事A
享受与父母的粘
扬子晚报官方微博评论中,部分网友表示,很享受与父母间的“腻歪”。参与调查的微博网友“@DandanSang”说:像我现在这个年龄每天考虑的都是他们退休之后跟我们一起生活的事情。有什么事情也一定会和爸妈说,包括前几天摔个跟头手破了都要跟爸妈说。“答案无需作假,我就是这么粘我爸妈。”
小故事B
“查岗”引发争吵
南京某高校大一女生小朱来自四川,她告诉记者,妈妈满满溢出的“爱”让自己实在吃不消。每天,小朱的妈妈都会给小朱定点发来“查岗”微信,询问小朱“在干吗”,而且会定期打电话给辅导员询问女儿的情况。
“我已经年满18岁了,完全可以独立了!”小朱向妈妈“摊牌”,“我和妈妈在电话里大吵一架,吵完我俩都哭了很久。”
吵过一架,小朱并没有收获一个让她满意的结局,道完歉的妈妈只是降低了给辅导员打电话“查岗”的频率。
小故事C
其实是沟通问题
微博网友“@折翼菻墨轩”回忆说,“上大学时,我爸要是来看我,他会提早问我有没有空,然后他什么时候来,我也会给他建议说要坐什么交通工具,怎么走比较方便,我会去接他啊什么的。”
在“@折翼菻墨轩”看来,引起这次争论的“儿女为什么不‘爱’我们”这类故事,“真的只是沟通问题,不要自己觉得是惊喜就真的以为是惊喜,很多时候都容易变成惊吓。”
扬子微调查
数字背后你或许也能读出一种欣慰
昨天,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及教育微信公众号“招考部落”都发布了家庭亲情关系的“癫痫频繁发作原因微调查”。结果还算令人欣慰。(数据见图表)
对于调查中的部分问题,有网友向扬子晚报记者解释了自己投票的原因。
研究生清清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朋友圈部分屏蔽父母,给父母设置了分组选项,是希望给父母留下好印象。“我一直是报喜不报忧的,遇到焦虑的问题我会选择自己扛着,但获得了什么比赛奖项之类的,我会*一时间发朋友圈,让爸妈也分享喜悦。”
在带孩子问题上,绝大多数人看来,父母是很可信赖的人。调查数据上也反映出这一点。现实中,不少80、90后读者也表示,自己未来有了孩子,要让父母来帮自己带。“毕竟是自己的爸妈,放心得多。”
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小调查
南京癫痫病专业医院(截至昨天20:00,共60名网友参与)
如果你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与父母通电话的频率?(单选)
一天一次 28%
一周一次 48%
半个月一次 20%
一个月一次 4%
2.你的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了吗?(单选)
完全没有 66%
部分屏蔽了 20%
完全屏蔽了 14%
3.你会记得父母的生日并买生日礼物吗?(单选)
每年都记得 56%
有时候记得 34%
完全忘记了 10%
4.遇到困难会向父母吐槽倾诉吗?(单选)
经常 30%
偶尔 46%
完全不会 24%
5.你有了孩子首先考虑请父母带吗?(单选)
会的 66%
不会 18%
先想其他办法 16%
医生看法
社会学教授:
这个“黑锅” 独生子女不能背
在本报昨天的报道里,网文作者龙建刚将问题的症结归结到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授邱建新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这锅独生子女不能背!
“如果说这是独生子女的问题,那么文章应该得到独生子女的认同才行。但问题是,独生子女群体肯定是不认同这一观点的。”邱建新认为,龙建刚讲述的故事并不属于“群体事件”,其实只是普通的家庭教育和亲情沟通的问题,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孩子错在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告知义务,但父母错在没有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如果事先的沟通能够到位,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和谐相癫痫病的早期症状处恰当沟通,这才是这则故事引人思考的地方。
“80后和90后的确有着自己的不足,但是他们自主、开放、自我,有着60后和70后所没有的自我和自觉意识。而且现在的物质环境和曾经的‘兄弟姐妹’时代也不一样,因此,如果还用过去的观点来给现代的家庭关系作评判,完全是错误论。”
教育医生:
从小建立依恋关系 长大了才会亲
南京晓庄学院幼儿教育医生青少年治疗癫痫病的方法都是什么袁宗金教授告诉记者,他也曾碰到一些父母感慨,孩子长大后与他们不是很亲,总觉得有一定的距离感。“其实这与80后、90后独生子女教养有一定的关系。”
袁宗金教授认为,孩子成人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埋下种子。在孩子小的时候,您是如何跟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的?“在孩子幼儿的时期,家长的榜样作用影响很大。如果说一位母亲对待孩子的祖辈时,常常用给点生活费来打发,半个月一个月不打个电话,一年才能见上一面,将来怎能指望孩子用感情回报你呢?”
“年轻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定要陪他们玩,跟他们多沟通。第二要树立好榜样,从现在开始和自己的父母好好相处,经常沟通。让孩子看到这种沟通带来的积极意义。”袁宗金教授说。
在日常沟通方面,袁宗金教授建议父母多了解孩子的工作、学习时间表,不要不分时间打电话。“吃饭了吗?”“你在做什么呀?”“今天穿的什么?”这些“老三句”属于没话找话说,会让孩子觉得烦。袁宗金教授同时建议年轻人,每周应与父母通1—2次电话,“成年子女应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这时用上老三句就足够了,因为父母永远不会嫌你烦的。”